简体中文

    真实还原医生形象、构建互信医患生态,《医心》的创新与匠心

    2020-04-10

    纪录片《医心》用真实的镜头语言记录着一个个有温度、有希望的医患故事,向普罗大众深度展现平日鲜见的医者生活,试图重新唤起医患关系中最基本的信任。

     

    2000万人次,是我国医院需要每天接待的患者数量。在这样高密度的人流量背后,很多医生在超负荷工作。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医疗系统承担着如此大的压力,也没有哪个国家的医生被这样当成“超人”。

     

     

    然而,医疗行业“与死神对战”的特殊性注定了,医生再高强度的工作也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公众不了解医生的工作状态,患者不理解医生的工作感受,让中国的医患关系长期以来并不那么和谐。

     

    于是,以电视的大众传播途径普及医疗、医学知识,记录医生的真实工作状态,对于医患双方来说都是一件需求颇高的事。

     

    在这样的条件下,纪录片《医心》应运而生,用真实的镜头语言记录着一个个有温度、有责任、有矛盾、有希望的医患间的故事,向普罗大众深度展现平日鲜见的医者生活。

     

     

    对于纪录片《医心》的总导演张建珍博士而言,做一部“有益于社会的,传播正能量,有益于医患关系改善的片子”,是在筹划时就设立的初心。

     

    《医心》,这个看似普通的片名其实包含着双关的韵味。其传递的不仅是“医者仁心”的医疗态度,更是在通过普及与介绍,深入浅出地医治痼疾。医患者之疾,医社会之心。

     

    纪实跟拍

    塑造医生真实形象

     

    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真实被摆在首要位置。不同于以往的医疗题材节目或电视剧,《医心》在摄制过程中采用全程纪实跟拍的手法,真实展现着一幕幕发生在医院的紧张瞬间。

     

    采用这样的手法,给拍摄过程增加了相当的难度。囿于医生治病救人的使命,更多事件是紧急发生的突发情况,镜头不能重拍,也不能干扰医生工作,这要求摄制组在驻院期间务必全神贯注,并且为后期留下尽可能多的素材和经典瞬间。

     

     

    “突然送来一个急诊病人,紧急抢救,我们只能无目的拍。这个病人得了什么病,有多严重,周围来的病人跟他是什么关系,我们都不知道,因为所有这些东西都来不及问。”对于张建珍来说,多年的医疗纪实节目制作经历让她和团队在相关领域称得上经验丰富,但《医心》如此紧张的拍摄节奏,还是让她首先对摄影师进行了培训,“告诉他如何敏锐的把控。”

     

    不渲染患者的悲惨处境,也不制造猎奇的特殊事件,始终将视角的主体停留在医生身上,是《医心》有别于其他纪录片的特点。

     

    传统意义上,患者总会表露出更丰富的情感,对于影视内容而言是更容易发挥的拍摄对象。但对于广大观众来说,专业的医疗内容是更难接触到的。

     

    每个人都有可能在医院中成为患者,但并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医生。高端、艰涩、专业的医疗知识,让医患之间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鸿沟,而这也是医患矛盾爆发的根源。

     

     

    而事实上,大多数医生都是敬业的时代偶像。就如南京鼓楼医院骨科主任邱勇,本是法国外科科学院院士的他,为了让更多病人得到及时救治,让中国民众享受到现代医学发展的成果,毅然放弃外方提供的高薪职位,回国为中国脊柱侧弯病人服务。

     

    在邱勇的门诊日,他同时开设六个门诊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服务,在诊室间来回穿梭问诊,创造了独一无二的“门诊奇观”。

     

    再如西交大一附院整形外科主任舒茂国,他周末放弃报酬丰厚的外地会诊、开刀机会,参加“微笑行动”公益活动,深入多省市偏远地区为当地唇腭裂患儿进行免费手术。

     

    如此例证,不胜枚举。于是,《医心》秉承着带领观众走近医生的的态度,用更克制、冷静的镜头描绘着高尚但不高冷的医生的真实生活,试图以此构建起观众与医生之间相互信任的桥梁。

     

     

    另一方面,患者的确也是医疗故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如何让患者对镜头产生信任,如何说服患者同意拍摄,成为了拍摄过程中的另一大难题。

     

    对此,张建珍对“看电视”(ID:TVwatching)表示:“他们能同意拍摄非常重要的一点,其实并不见得我们给他解决得了什么实际的问题,很重要的是需要理解和倾听,我们在拍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理解。”

     

    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倾听,用拍摄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是打开患者心门的重要方式。在四川华西医院,《医心》团队拍摄一对夫妻时看到了他们的真实需求,主动为他们在网络平台上发起募捐,帮助他们筹集资金进行治疗。

     

    “与患者交朋友”,以平等的姿态关切患者,这样的举动让患者对《医心》充满信任,同意出镜。

     

     

    普及宣传

    构建互信医患生态

     

    “时刻在依赖,时常在忽视,时而在抱怨,却从来不了解。这是我国患者对医疗行业的真实感受,也是我国医患关系的真实写照。正是由于患者对医生的不了解甚至误解,导致了医患关系并不和谐。

     

    在《医心》的拍摄过程中,医患冲突同样会发生。但对这种现象,张建珍并不过分在节目中渲染,“渲染最后就是两个后果,一个后果就是让医生更害怕,另外一个后果就是让一些脾气不好的患者、病人家属认为在医院打人是不被惩罚的。”

     

    对于试图通过节目内容增进医患互信、改善医患关系的《医心》团队来说,这两种后果都是不希望看到的。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业驱动力。在节目中,南京鼓楼医院收入一名烧伤面积达90%的患者,想要治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各科室协调配合、精心养护、慢慢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并未有显著好转。

     

    在家属放弃之时,年轻医生深受打击,甚至找不到职业的意义,因为这意味着他一个月以来做的努力、治疗都成为无用功。

     

    比起没能挽救生命的遗憾,医生对职业的坚守和成功治愈痼疾更容易令观众动容。

     

     

    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的潘红英主任,已经守护了自己的肝癌病人辛月芳整整十年;西交大一附院门诊部换药中心副主任阮瑞霞护士,11年里她耐心地护理了600多位糖尿病足患者……

     

    《医心》正是以这样的故事,见证着医生成功治愈患者的成就感,与其未能达到目标的失落感,并以此反映着医者仁心的深刻命题。

     

    所有医生都将救死扶伤视为己任,希望经手患者得到救治、住院舒适、康复出院。而付出,是在这个过程中最平常不过的善意。

     

    《医心》则是通过记录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让患者以医生的角度换位思考,试图唤起医患关系中最基本的信任。

     

    除了对医院的正常运转进行真实记录之外,《医心》还普及着常用的医疗常识,让观众对常见疾病建立基本认知。

     

     

    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孙自敏救治白血病人的故事,展示了脐带血移植的常规流程、造血干细胞移植舱病房无菌封闭的环境。

     

    急诊科医生苗常青和住院医马云龙救治心梗患者尹志林的过程,向大众普及了急性心梗这一死亡率在三成以上的疾病、十二个小时的黄金治疗时间等医学知识。

     

    如此知识的普及,其实亦是对我国并不丰富的医疗教育的补充。

     

    在张建珍看来,我国患者的就医观并不准确。“患者把去医院看病当做是一个消费行为,我来医院花了钱,就得给我解决问题,就得帮我治好。但其实,花钱不是一定能救命的。大家没办法接受在医学上面的某种不确定性。”

     

     

    医疗行业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这意味着医生对患者提出的建议承担着一定风险。这些风险本不应全部由医生承担,但患者及家属对此并不理解,这也是构成医患矛盾的诱因之一。

     

    在这样的医疗科普之下,《医心》正在帮助观众重塑就医态度,帮助大众理解“并非所有疾病都可治愈”的客观事实,也将医生从“超人”变成“常人”。

     

     

    医生身份的变化,事实上是患者既对医生充满信任,又能客观正常面对风险的态度之变。将医生“拉下神坛”,也是对医生的保护,让医患以平等的身份相见,有效疏解着医生为风险承担的压力。

     

    担当责任

    传递社会正向价值

     

    从开拍至今,纪录片《医心》深入全国六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妇产科、急诊科、肿瘤科、麻醉科、手术室、ICU等不同的科室,聚焦不同岗位不同年资的医护人员群体,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纪实拍摄。

     

    在这样的拍摄制作过程中,《医心》始终秉持着促进医患关系改善,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初心,为观众讲述着各大医院发生的真实故事。

     

     

    无论是深入探秘的医生工作,还是普及医疗知识以重塑大众就医观,纪录片《医心》都在通过对这些奋战在“和平年代的生死战场”的医护人员的记录,让观众体悟医生群体的困顿与坚守,增加医生与患者真正的了解,以建立医患之间本应保有的信任。

     

    在纪录片招商稍显困难的条件下,总导演张建珍和团队仍然对《医心》保有极大的热情,并以高品质的匠心工艺完成了对这档聚焦医生群体纪录片的制作。

     

     

    迎难而上,这更彰显着《医心》担当的社会责任,向社会散发着充满正外部性的价值理念。

     

    《医心》,这样富有深意的片名不断提示着观众,在对待医患关系这件事上,要“医心”。

     

    距离纪录片《医心》登陆CCTV-4还有2天,敬请期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