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扫毒2》6天破6亿,香港电影为何频频成为 “救市主”?

    2019-07-11

    作为暑期档的首部重磅作品,经历几番波折后《扫毒2》于上周正式上映,不到6天时间票房便突破6亿人民币,势如破竹地成为近3个月来首部破6亿的国产片。回顾过去一年,市场上出现的香港电影(或大陆、香港合拍电影)数量越来越多,从年初的《新喜剧之王》《廉政风云》到之后的《反贪风暴4》《追龙2》,再到这部《扫毒2》,这些香港电影成为了萎靡的国产片市场中的一抹亮色。

     

     

    双雄对决,旧瓶新酒,《扫毒2》重现“港味”电影

     

    2013年的《扫毒》,将上世纪港产犯罪类型片重新演绎,借缉毒元素拍出了兄弟情,也拍出了江湖感,被不少媒体评为年度十佳国产片;5年后,《扫毒》IP卷土重来,这一次,影片邀来香港类型片怪才导演邱礼涛坐镇,去年刚刚拿下金像奖影帝的古天乐继续回归担当主演,而这一次跟古天乐对戏的,则是另一位影帝刘德华,双雄对决也成为影片的最大看点。

     

    从《新上海滩》到《无间道》,从《寒战》到《无双》,香港犯罪类型片一直都延续着“双雄”的经典设定,而此番在《扫毒2》中,刘德华和古天乐对“双雄”进行了全新演绎,两人饰演的角色都颠覆了各自以往的形象,过去两人给观众的印象都是英俊帅气的,但在《扫毒2》中,刘德华饰演的余顺天在刚出场时痞气十足,浑身酒味、不务正业;古天乐则罕见地在《扫毒2》中饰演了一位十恶不赦的反派地藏,一身邋遢形象示人,气场全开,不怒自威,与以往饰演的正面形象大相径庭,而一黑一白的两人在片中葬礼一场戏上的兵戎相见火药味极浓,也是对于“双雄对决”的最佳诠释。

     

     

    《扫毒2》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动作戏场面,将以往司空见惯的枪战、追车戏放置在不同的背景下进行演绎。在以往的香港犯罪类型片中,追车戏份大多在露天马路上演,但在《扫毒2》的结尾高潮戏中,余顺天和地藏二人却在封闭的地铁站里上演了一番惊心动魄的追车戏,两辆车穿梭于密集地铁站人流中,造成紧张刺激的观感,而为了呈现出逼真的效果,片方花了五个月时间斥资千万1:1搭建了香港地铁站实景,才让本不可思议的“地铁站飙车”一场戏成为现实。

     

     

     

     

    正是凭借出色表演和新颖、刺激的动作戏场景,《扫毒2》才延续了前作的成功,在6天里顺利斩获了超6亿的票房。

     

    面对审查,香港电影堪称内地影人的老师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迄今为止票房排名前十的国产影片中,有三部都出自香港电影人之手,分别是《反贪风暴4》《新喜剧之王》和正在上映的《扫毒2》,而回顾过去两年的票房成绩,香港电影也有出色表现,其中既有《红海行动》《智取威虎山》《无双》这样在春节档、国庆档等热门档期中脱颖而出的港产片,也有《叶问3》《反贪风暴4》《扫毒2》这样在冷门档期杀出重围的电影,今年由全香港班底打造的《反贪风暴4》更是在冷清的清明节档期一枝独秀,最终取得7.9亿的票房。如果计算项目的成功率,由香港团队主创的电影恐怕远远高过大陆团队主创的团队,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暑期档刚刚开启,整个电影市场就曾怨声载道,《八佰》《少年的你》撤档,《伟大的愿望》改名为《小小的愿望》后也遭撤档,以及其他多部影片都面临着改档、延档的命运,这些现象也再次让网络上掀起关于审查对电影的影响的讨论,而过往市场上也总有一种声音,认为电影市场的冷清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于审查制度,但回过头来看,同样处于审查环境中的香港电影却似乎能够巧妙应对审查问题,创造一个又一个精品。

     

    香港电影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其鼎盛时期,曾被誉为“东方好莱坞”。著名的电影学者波德维尔曾总结香港电影的风格是“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的确,以市场为导向的香港类型片曾采用了非常极致的策略,例如“暴力美学”和“屎尿屁喜剧”,而在香港回归后,习惯了采用这种策略的香港电影人在早期也曾无法适应内地的审查制度,在最早北上的一批导演中,由于他们拍摄的电影包含不少血腥、暴力元素,很多时候都不能通过电影局的审查,例如2004年拍摄的香港电影《江湖》就因故事血腥灰暗未能通过审查。

     

    香港电影人因此经历了漫长的调整期,而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已经达到了比较理想而稳定的状态。既能保留住香港类型片的一些经典元素,将自己技术上的优势发扬光大。同时也能坦然地用转换创作思路的方式面对审查问题,在面对审查时他们不会去“撞墙”,而是想办法绕过墙。

     

    以曾拍摄出《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影片的林超贤为例,在过去的创作中,林超贤拍摄的大多是《野兽刑警》《证人》这类题材单一的犯罪片,而这些影片在创作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审查问题,本以为审查会成为林超贤这类本土香港导演的“拦路虎”,但林超贤却选择将自己擅长的动作戏、枪战戏融于主旋律作品中,他所摄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也先后得到公安部、海军等的支持,很快以海上救援队为主角的《紧急救援》也将要上映,如何将这些受困于框架内的主旋律电影拍得好看、拍得动人,某种程度上,来自香港的林超贤反而是内地电影人的“老师”。

     

     

    陈可辛导演也曾表达了对于审查制度的看法:“审查不是我们的敌人,不同时候的审查标准也不是100%一样,应该尽量去把值得拍或有意义的东西拍出来,并且去跟观众沟通。” 在此前提下,作为第一批北上的香港导演之一,陈可辛导演近年执导的作品均将目光聚焦到普通人身上,用自己的方式呈现社会议题,他所执导的社会题材影片《亲爱的》也曾面临审查问题,但经过转换创作思路后,影片最终呈现的水准仍然很高,既打动了无数观众,也获得了市场的充分认可。

     

    香港电影人一直都在积极求变,审查没有成为禁锢他们创作的枷锁,反而激发他们走出了新的道路。他们将类型片元素与主旋律题材结合,创作出一批制作精良的电影,也屡屡成为了 “救市主”。在如今整个影视业都处于“寒冬”的大环境下,香港导演所带来的经验和取得的成绩,确实值得每一个电影人思考。

     

    ——THE END ——

     

    作者|迈克李

    编辑|胡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