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奥斯卡背后的“产业链”

    2017-04-10

    文 | 彭侃

    奥斯卡,一年一度的好莱坞电影评选和颁奖典礼,堪称全球最重要的文化艺术年度盛事。每年,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亿万观众通过电视转播观看颁奖盛况,各路人马从各个角度品评获得提名的影片并猜测谁会最终获奖,获奖影片和明星更会大肆占领各地媒体的娱乐头版。但这些目光所聚焦的往往都是奥斯卡的艺术或八卦层面。其实换个角度看,奥斯卡更是一大产业,不但自己疯狂吸金,给获奖明星和影片带来丰厚的回报,更催生出了围绕奥斯卡展开的公关拉票行业。本文所揭秘的便是这个交织着财富与荣光、同时又充溢了浮华与狡诈的奥斯卡产业链。

     

    奥斯卡的独门吸金绝招

    在奥斯卡所构筑的产业链中,声势浩大的评选和颁奖活动本身就像个吸金利器。据其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披露,2015年,奥斯卡奖评选及相关活动创造了1.09亿美元的收入,而花费为4265万美元,净利润达到了6635万美元,可谓“暴利”。

    每年2月底举办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是整个评选的高潮,也是盈利的主要渠道。迪斯尼集团旗下的ABC电视网自1976年起便开始直播这一典礼,为此,ABC每年要向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支付巨额费用,如2010年的直播权价格就高达6500万美元。而ABC自然也不会白忙活一场,它同样能通过给其它国家电视台出售转播权以及插播广告赚大钱。

    每年的颁奖礼大约有35分钟左右的广告时间,ABC用其中10分钟时间宣传自己的电视节目,其余25分钟则出售给广告商。作为每年全美收视率仅次于橄榄球超级碗的电视节目,奥斯卡的广告收费非常高昂, 2016年,ABC从奥斯卡颁奖礼(包括红毯)获得了1.15亿美元的广告收入。作为对照,2016年格莱美奖和金球奖的广告收入分别为2500万美元和800万美元。

    每年奥斯卡的广告价格都会根据经济环境和市场对收视率的预期而出现波动。如在2008年的广告价格到达182万美元每30秒之后,奥斯卡颁奖礼的广告价格曾因为经济衰退和低收视率而下跌,2009年的广告报价仅130万美元每30秒。近几年又开始回升,2015年每30秒的广告费用达到了历史最高点183万美元,去年有所回落,为172万美元。

    奥斯卡主办方发现,颁奖礼的收视率往往跟获得最佳影片提名作品的受关注度有关。如果受提名的多是艺术性较强的影片,那么收视常常不佳,而如果有重磅大片获得提名,收视则常常有不错表现。如1998年,有5500万美国观众见证《泰坦尼克号》获最佳影片奖的情景,而2003年《芝加哥》获奖时,只有3300万观众观看。2008年《老无所依》获奖时,更只有3200万观众观看,直接影响了次年的广告报价。于是,为了提振奥斯卡的收视率,躲开经济危机的阴霾,2011年,奥斯卡主办方决定开始增多提名奖项、将最佳电影提名名额增加到10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除了小金人,奥斯卡还能给获奖者带来什么?

    奥斯卡主办方自己赚的盆满钵满,那么给获奖者又能带来什么呢?

    其实,奥斯卡为获奖者直接带来的收入有限,它并不颁发奖金,13.5英寸高、8磅重的奖座是用一种名为Britannium的金属混合物制成的,包括93%的锡,5%的锑和2%的铜,外面再镀了一层24K金。如果将奖座融化了,里面的金子大约值696美元。

    如果把奖座卖给收藏者能赚更多,一些比较重量级奖项的奖座能轻松卖得6万美金或更多。但有个前提,你要出售的奖座只能是1950年以前的。1950年以后的奥斯卡奖座未经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是不得出售的。每个获奖者在领奖时都签署了一个协议承诺如果要出售奖座,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有权优先以1美元的价格回收。

    这些自然是玩笑话,奥斯卡能给获奖乃至提名者带来巨大的声誉,而这些声誉也能被转化为真金白银。明星获奖,意味着他们能获得更多的片约和更高的片酬,影片获奖,则意味着票房和其它发行渠道的收入能得到明显的抬升。

    据好莱坞的经纪机构估计,获得奥斯卡表演类奖项的演员下一部电影片酬至少会提高20%。而对于一些年轻演员来说,他们的片酬会因为奥斯卡获奖而呈现2、3倍的增长。如在凭借《黑天鹅》获奖后,娜塔丽·波特曼的片酬迅速从百万美元级涨至千万美元级。

    尼古拉斯·凯奇在1995年的《离开拉斯维加斯》一片中只获得了24万美元片酬。但成功饰演的酗酒颓废作家形象为他赢得了奥斯卡奖。随后他在迈克尔·贝导演的《勇闯夺命岛》中饰演了化学武器专家一角,片酬为400万美元。2年后,到凯奇出演《蛇眼》时,片酬已经涨至1600万美元。

    2002年因《死囚之舞》一片而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首位黑人女演员哈莉·贝瑞则更其标志性意义而一炮而红。她于2003年和2004年出演的《鬼影人》和《猫女》两片据说片酬都达到了1400万美元。

    由于能获得奥斯卡奖常常是独立电影公司或大制片厂的艺术电影部门出品的作品,好莱坞明星们为出演有潜力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不惜自降身价。如在2010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拆弹部队》中,据纽约时报报道,大部分明星演员的工资仅为演员工会所规定的最低工资65000美元外加超期加班费。

     

        对于电影公司,奥斯卡意味着什么?

    对于电影公司来说,能获得奥斯卡奖的青睐更是求之不得的美事。据研究,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电影的上映期通常是普通电影的两倍。票房也能获得大幅提升。尼尔森公司的调查表明,获得奥斯卡最佳演员类奖项提名平均能为影片增加68万美元票房。而获得最佳影片提名,则能平均提振票房690万美元。如果最终获奖,对票房的拉动效果就更明显了。其中最佳影片可平均增加1810万美元票房,获得最佳主演奖项可增加580万美元票房,就连最佳配角奖也可带动230万美元票房。

       以2012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艺术家》为例,在获得奥斯卡提名之前,它在126家影院上映,票房表现并不太理想,上映7周获得1200万左右票房,提名公布的当天,上映影院增至662家,其在线售票数量短短数小时里就增加了190%。后来发行规模又进一步扩张到了1756家影院上映,正式获得最佳影片等奖项后更推高了票房,最终在北美获得了4467万美元票房,全球票房更达1.33亿美元,对艺术电影来说表现非常突出。

    2010年击败《阿凡达》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拆弹部队》,本来已经从影院下档,又被发行方拿出来上映,在三周之内重新收获了400万美元票房。而2011年的奥斯卡大赢家《国王的演讲》,起初片方对其票房预期只有3000万美元,当获得了12项奥斯卡提名后,预期变成了2亿美元,而最终这部电影的全球票房达到了4.27亿美元,在美国的DVD收入也达到了3200万美元。

    为了利用好奥斯卡的营销价值,制片厂常常会把旗下最有潜力获得奥斯卡青睐的电影安排在每年的最后几个月上映,以利用奥斯卡提名可能对票房的提振。如果真的获得提名,发行方会立即扩大发行规模,除了上述两部影片外,2011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国王的演讲》和2008年的最佳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也都利用了这一策略,结果他们分别有57%和68%的票房收入来自提名后的阶段。可谓如愿以偿。

    作为全球电影界的一大盛事,奥斯卡对电影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也很显著。尤其是艺术性很强的电影。比如,2011年的《黑天鹅》在获得奥斯卡提名后开始在海外引起广泛关注,大赚其钱,在多个国家共获得1900万美元以上票房。而像《艺术家》这样含有很长一段黑白无声段落的影片,如果没有奥斯卡的推动,很可能在中国等地方都得不到发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