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后真相”时代,娱乐之外,综艺节目需要更多的意义

    2017-02-25

    文 | 彭侃 陈彦妤

    最近,《英国牛津词典》公布了2016年的年度词汇:“后真相”(post-truth)。虽然这个词对于国内来说比较陌生,但在西方国家已经是一个广泛热议的流行词。去年的美国大选,特朗普借助“惊世骇俗”的谎言上位,一度让他成了这个词的最佳代言人,而陷入乌龙的英国脱欧事件也被归结为“后真相政治”的结果。经过两大事件的合力发酵,“后真相”的使用频率暴涨了2000%。 

     

     

    “后真相”一开始是个政治色彩浓厚的词,指的是“当真相被披露后”,但在不断被使用的过程中,又有了更加广泛的含义。按照《纽约时报》的定义,后真相是指: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情况。简单说来,就是人们比起真相,更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就像人们面对特朗普荒诞无稽的言论,不仅不当真,还“呵呵”“哈哈”的热情追捧;网络上流言、段子泛滥成灾,只要好笑好玩就可以广泛流传。

    这个现象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是我们所处时代的现实写照,它引来了人们对现代资讯媒介造成负面影响的深切担忧。就拿电视节目来说,当其承担的娱乐角色越来越重,过分追求收视率和经济效益,最终只会伤害节目的生命力,毕竟空洞的纯娱乐节目让人笑过之后难以留下痕迹。最近,国际模式行业协会Frapa的主席Jan Salling便反思了“后真相”思潮给电视节目带来的深刻影响,在《Viewpoint: factual TV in a post truth world》一文中他预言:“2017年会看到一大批节目转向‘真相’,因为人们开始重新渴求那些贴近实质,反映社会现实,具备深刻洞见的节目内容。”

    在Jan Salling看来,近几年这类节目已经渐渐浮出水面,其中更有几档大放光彩。首先一档是瑞典推出的《独裁者》,节目邀请8位年轻人,在封闭的空间内体验8天没有民主、没有自由的“独裁生活”,在奖金的激励下,他们必须听从一位看不见的“独裁者”的信件指示,连睡觉、休息也不能自由决定。节目以此来实验“独裁社会”的优点与局限,引发了全国青年的强烈兴趣,他们乐于在黄金时段观看到一档与众不同的节目,可以让他们反思自己身处的社会体制。因此,节目很快在本土取得了收视率的成功,而且还将节目模式销往了德国和荷兰。

     

    (《独裁者》)

     

    Jan Salling特别欣赏的第二档节目是挪威推出的《流浪生活》,该节目将一个登山冒险家体验流浪生活的经历制作成真人秀,真实的反应了流浪人群的生活状态。并且在全国引起了人们对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关注。节目的主人公,37岁的登山探险家彼得•尼奎斯特,不带现金,不带手机,只带一身衣服离开家,混迹于乞丐、吸毒者聚集的街头,完全变身流浪汉生活了52天。

    如果不是这档节目,你无法想象主人公如何克服恐惧,彻底放下身份和成就,一无所有地露宿街头,或是在阴暗的角落瑟瑟发抖;你也不会认识节目中那些真正的流浪者,例如无助的吸毒者鲁本,为了戒毒付出了无数努力,但因为孤立无援而无法坚持。

    这档节目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他们知道又未曾接触的世界,让人们知道还有这样一群人生活在身边,他们孤独,也渴望着更美好的生活。令人欣慰的是,这档节目收视成绩同样获得惊人的成功,这也许预示着主旨深刻的节目同样有着可观的前景。

     

    (《流浪生活》)

     

    以上两档节目都是来自北欧国家,一方面北欧国家对“有意义的娱乐”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这也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分不开关系。由于人们的物质水平到达了一定高度,人们就更乐于思考“宏大”问题。这类有意义的娱乐节目就是为了满足观众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从而深挖社会问题,更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从而抓住了观众的心。这一趋势不仅存在于北欧国家,最近其他欧美主流节目模式市场同样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的成功节目。

    Jan Salling提到一档德国的时尚节目《曲线超模》就来自于欧美国家的社会新风潮。自从推崇女性以自然为美的“真美行动”席卷北美、欧洲之后,这两年国际上又开始盛行“curvy”的概念,意为“曲线玲珑”,它颠覆了女性以瘦为美的刻板印象,让那些微胖界的美女也有了追求时尚的权利。《曲线超模》紧追这一概念,以“大码模特”为主角,探讨真实的女性之美,节目一经播出就获得了超高收视,甚至很快输出到波兰。这档节目让我们看到陈旧的审美观逐渐在发生改变,那些束缚女性的偏见开始动摇,更重要的是,节目实实在在地帮助身材宽大的女性去发现自己的美,也让人们认可她们的美。这不仅是社会的进步,也可以说是综艺节目体现价值引领作用的精彩范例。

     

    (《曲线超模》)

     

    必须承认,国外反映社会现实的节目模式大多都因为尺度等问题不适合国内使用,但这类节目的创作意识却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撇开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不谈,全球的媒介环境几乎没有区别,信息大爆炸,社交媒体崛起,新闻媒体“失声”,而人们开始听自己想听的,看自己想看的,越发活在一个“失真”的世界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公共媒介的电视节目有责任用一种娱乐化、吸引人的方式去挖掘社会的真相,去帮助人们思考深植于内心的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国内的部分综艺节目,已经开始往这个方向努力。《向往的生活》关注现代人的“都市病”,推崇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为观众创造了一个逃避都市生活烦恼的“伊甸园”;《见字如面》立足互联网时代、人际情感日益淡漠的社会现实,通过明星读信的方式,带领观众重温书信传递出的深厚情感,直抵人心的节目立意也让众多观众为之点赞。

    由于国内综艺发展阶段有限,创作环境也有不少限制,目前这类反映现实的综艺难免与国外存在差距。不过在国内纯娱乐综艺占主流的环境下,这些节目依旧呈现出一个可喜的趋势,无论是出于差异化诉求,还是真诚的情怀使然,国内终于也有综艺不再扎堆真人秀和喜剧节目,相信观众也乐于看到荧屏上出现更多的选择。希望在2017年,能有更多有意义的综艺脱颖而出。 

     

    (参考资料:《Viewpoint: factual TV in a post truth world》刊载于TBI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