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如果把王宝强离婚事件做成一档真人秀······

    2016-09-08

    彭侃 任家音

    8月14日凌晨,王宝强突然在微博发布离婚声明,直指妻子马蓉与经纪人宋喆的婚外情,引起轩然大波。四小时后,马蓉发布一条微博“欲盖弥彰,善恶自有真相,不是不爆,时候未到”暗示事件另有隐情。

     

    接下来的24小时里,先有疑似马蓉被“捉奸”的半裸照片传出,爆料者称捉奸线索由宋喆妻子杨慧提供,之后又有网友称曾目睹王宝强在同一小区包养三名女大学生,宝宝也不清白。8月15日,王宝强到北京朝阳法院起诉离婚,网络疯传王宝强资产被全部转移,连诉讼费都要向好友陈思成借。8月16日马蓉起诉王宝强侵犯名誉权,同天被传在洛杉矶卖房套现。8月17日,马蓉方反控王宝强出轨成都女老板。

    短短四天时间内,一剂剂猛料接连爆出,“宝马”二人节奏太快,待得网友脚步趔趄。事件反转比翻书还快,各方观点漫灌网络。网友纷纷跳出来在相关人士微博下面站队表态,连同名的乒乓球运动员和“第一狗仔”卓伟也深受牵连无辜躺枪。各媒体频频发文蹭热度,站在各自的立场摇旗呐喊,挺王的,挺马的,无不是言之凿凿,酣畅淋漓。自媒体时代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信息量爆炸之恐怖:消息越来越多,却更难辨别真假;观点越来越多,却更难看清是非。

    回想二十几天前的八达岭猛虎吃人事件,六年前的药家鑫案,再回溯到十二年前的马加爵案,一起起的社会热点事件中,各种观点交织,大众的舆论场总是像一个个越搅越浑的罗生门。这不禁让人联想到1957年的经典美国电影《十二怒汉》。一个在贫民窟中长大的男孩被指控谋杀生父,广告商、工程师、富家子、新贵族、警察、银行家、推销员······十二个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陪审员代表人类社会群像,在象征舆论场的小小房间里以独幕剧的形式,隔空呼应着当代现实。

    如果模仿《十二怒汉》,把王宝强离婚事件这样的热点事件做成一档真人秀,听听来自社会各界人士声音,那恐怕也会演绎出一幅人声鼎沸的众生相吧!

    事实上,有一档国外的真人秀节目已经这么做了,那就是来自丹麦的《一日法官》。

    节目原名:Dommer for en dag (英文名:Judge for one day)
    节目译名:《一日法官》
    节目类型:真人秀
    制作公司:DR
    播出时长:30分钟
    播出时间:2014年
    播出平台:DR2

    《一日法官》是一档富有哲学色彩和社会实验性质的法制真人秀节目。每期以演员重新演绎的方式介绍一宗已经结案的真实案例, 8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没有法律专业背景的普通人当一天法官,针对案件作出自己的判决。节目会对罪犯的身份背景进行说明,并通过再次演绎,重现案发当时的场景,每一个要素、每一个细节都成为了这八位“法官”考虑的因素。他们的判断往往会不可避免地掺杂着个人感情色彩:“他还是个孩子,要是坐牢这辈子就完了······”,“这种混蛋,我是法官就判他个十年八年的······”。节目最后,主持人将公布真实判决结果,“法官”们会吃惊、会不解,会发现他们心中公正的天平,并非完全和法律的标准相同。

    社会背景决定价值观

    《一日法官》的创意首先来源于对社会现象的观察,那就是不同的社会阶层、生活阅历、受教育程度等社会背景会让人们对事物有全然不同的看法。例如在有关“随机暴力”的一期节目中(“随机暴力”指受害者与袭击者互不相识,莫名受到攻击的情况,属于英美法系刑法中的“袭击罪”,类似于我国的“故意伤害罪”。)

    43岁的圣母女教师波吉特认为,再严厉的惩罚都不能使一个坏人改邪归正,教育和感化才是王道;

    73岁的“严厉爷爷”保罗意见恰恰相反,他认为犯罪就要严惩,否则让被害人看到罪犯没过多久就重新回到社会中没事人似的买菜逛街,会多么的心寒;

    36岁的赖西是一名劣迹斑斑的演说家,他曾经偷窃,袭击他人,还曾因抢劫罪锒铛入狱;他认为“关多久都没用,关键是对罪犯的心理辅导”。他坚称正是监狱中接受的心理辅导和治疗拯救了自己的人生。

    而20岁的大学生亚历克斯恰巧曾是随机暴力的受害者,所以他对此深恶痛绝。

    回到王宝强的离婚事件。试想一下如果把该事件做成一期真人秀节目,从活跃在网络的多方势力中各挑选一名典型代表作为“一日法官”,那现场一定会热闹非凡。像王宝强一样苦苦打拼拼出一块天的“屌丝”群体会对他投以无限的同情和支持,女权主义会关心马蓉是否遭遇了不公正的对待,“有孩一族”会特别关心如何减少对孩子的伤害,阴谋论者则会联想到王宝强此前发生的两次车祸都可能是妻子意图谋财害命的仙人跳,更有甚者,认为这是王宝强代表的“农民工”阶层和马蓉所代表的“大学生”阶层之间的战争……

    一开始看到的可能不是全部真相

    除了社会背景,影响我们对事件看法的还有我们所掌握的信息。《一日法官》就试图在节目中告诉观众,一开始看到的可能不是全部的真相,因为事情有不同的侧面,而我们对事情的判断也可能会因为日渐深入的了解而发生变化。例如在“随机暴力”这个案例中,在受害人的伤势和施暴者的身份等等作为细节信息逐步补充的过程中,法官们的判决也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第一片段:废柴醉汉莫名被打>

    一个狂欢之夜,一名26岁的男子先在朋友的生日聚会上喝得酩酊大醉,之后又到酒吧赶场子,最后终于在后半夜摇摇晃晃的回母亲家。刚到家门口,一名素不相识的男子迎面走来,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挥拳将他打倒在地。

    第一次案件回顾只轻描淡写地交代了大致过程,又给受害人贴上了“26岁还和母亲同住的废柴醉汉”这一标签,这引发了大多数“法官”对受害人的反感,不仅没有表现出太多同情,反而暗暗觉得受害人活该。73岁的保罗和43岁的教师波吉特在这一轮中达成共识,认为“监狱就是一个配备举重设备的夏令营”,把罪犯关起来并不能解决问题。演说家赖西认为“关多久都没用,关键是对他的心理辅导”。49岁的哲学教授汤姆斯甚至认为,“罚施暴者去社区服务或者拘留两周就够了”。只有亲身经历过随机暴力的亚历克斯通过现身说法,“一次随机暴力的经历就会让人对社会丧失安全感”呼吁大家不能对随机暴力淡然视之。

    主持人随后向法官们展示了第二段视频。

     

    <第二片段:施暴不停,受害人重伤>

    受害人被打倒在地后,袭击者并没有轻易地放过他。他朝着受害人头上脸上猛踢几脚,直到受害人的母亲被吵醒后才仓皇逃走。受害人母亲报警并呼叫救护车。事后,受害人被诊断为脑出血和右眼重度损伤。

    在这一段影片,受害者的鲜血浸透积雪的画面被给足了特写镜头,母亲在大惊失色后的愤怒与悲伤也被极力渲染出来。在一痛一悲两个惊心场面的刺激之下,所有法官纷纷倒戈,出奇地一致认为暴徒的行径让他们感到愤怒和恶心,一定要让他受到法律的严惩。曾向他人实施过暴力的赖西也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这名15岁就开始偷东西不良少年信誓旦旦的表示,监狱是罪犯的好去处,是监狱中接受的心理辅导和治疗拯救了自己的人生。“严厉爷爷”更是愤怒的表示,“如果施暴者是我儿子,我让他三年不许上街。”

     

    <第三片段:未成年施暴者自首,受害人失明>

    受害者最终被诊断为脑出血和单眼永久性失明。但同时大家得知,原来大家眼中穷凶极恶的施暴者竟然只是一名没有前科的17岁学生,并且他在案件发生第二天主动向警方自首,悔过态度良好。

     

    这一次的片段放出了两极化的细节,一方面受害人伤势之重令人心惊,一个个血肉模糊的手术现场画面让法官们心痛不已;另一方面施暴者之年轻也让人惋惜,17岁干净的学生身份和主动自首的悔过迹象,让法官们于心不忍。法官们的内心挣扎着,逐渐分化成为轻量刑和重量刑的两极。

    轻量刑组中,教书育人的女教师波吉特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菩萨心肠,认为虽然暴力对待他人应该得到严惩,但一年零六个月的刑罚已经够重了,而这个判决是全场最轻的。哲学教授汤姆斯给出了两年刑期外加心理治疗的判决,他认为“这孩子心理问题很严重。他还年轻,保证他出狱后能够开始新生活才是首要问题”。重量刑组中,“严厉爷爷”斥责对方是“左派分子和理想主义者”,他给出了全场最重的刑期,六年。同为暴力受害者,亚力克斯给出了五年的判决,他认为“袭击者只是被拿走五年的时光,受害者的伤害却是终身的”。

    两派在法庭上大打嘴仗,唾沫横飞。当在节目最后主持人宣布真实判决结果为一年零六个月时,深深入戏的重量刑派“法官”感到痛心疾首,而另一派则感到欣慰。

     

    不断加入的细节直接影响到每个“法官”对事件本身的判断,会出现摇摆,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回到王宝强的离婚事件,目前所公开的信息可能还只是冰山一角,随着各方势力的加入,越来越多细节的披露,剧情可能还会反转。着急表态可能并不是明智之举,不妨放慢嘴巴的速度,等待真相的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