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彭侃受邀参加虎嗅Wow!2015新媒体营销深度分享会 与业内同行展开深度对话

    2015-07-06

    2015年04月04日  虎嗅网

     

          四年前《失恋33天》横空出世,令人惊叹于社交媒体在营销方面的能量。四年后,《匆匆那年》再次凭借对社交媒体的工具化应用,在兵家必争的贺岁档异军突起。这两个案例背后都有伯乐营销CEO张文伯的身影,他在虎嗅Wow!2015新媒体营销深度分享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演讲结束后,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彭侃、环时互动CEO金鹏远与其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

     

          金鹏远:刚才听到你说,社会化媒体是小成本传播,“小成本”这三个字从何而来?

          张文伯:其实今天的PPT是有涉及这个问题,但由于时间原因没有展开。

          我把好莱坞影片的方式称为广告模式,老金说的“小成本”,其实就是相对于广告,特别是针对电视广告硬广来说的。我们知道,电影应费用的1/3甚至1/2是用于电视媒介的硬广购买的,播放的是影片的预告片。但在国内据我所知,99%的国产影片是没有这个预算,能够花钱到电视上购买硬广的,甚至连朋友圈的广告也买不起。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传播推广,相对来说物美价廉、效率更高。

     

          金鹏远:但这就极容易被误导,因为“小成本”是个对比型的问题,比如我投了1亿做了30亿票房,因为之前没有人这么试过,所以我们误认为这个模式,尤其社交媒体一来,都说社交媒体小投入、大产出。

          彭侃:首先我们要肯定《匆匆那年》是个挺成功的案例,4000万的制作成本创造了5.8亿的票房,刚才听营销成本也不算高是吧?方便透露一下吗?

          张文伯:整体成本我不知道啊,可能应该不会超过1500万吧。

          金鹏远:那就40%了呀,比国外的要高啊。

          张文伯:我刚才说的是,好莱坞大片的营销费用比例,他的B级片营销费用比例可能要更高,有的时候甚至达到1:1。

          彭侃:的确,电影营销这几年在中国是个发展非常快的领域,电影票房每年30%增长,其实电影营销增长也差不多,去年整体是60亿的投入,占票房12%左右,当然这跟好莱坞还差的很远,刚才张文伯也提到一部好莱坞大片可能会到30-50%的营销费用,比如像《饥饿游戏》这样的电影,达到上亿美元的营销投入,所以这是很难相提并论的。这是我做的一点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