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世界听我说》再发声,打造一场属于全球华人的“围炉夜话”

    2020-04-07

    将讲述与表演相结合,升级回归的《世界听我说》第三季尝试打破时空,让更多的海外华人故事被聆听。

    四散的落叶不忘归根,海外的赤子满怀初心。

    11月24日晚19:30,以全球华人为参与主体的创新性语言类节目《世界听我说》第三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开播。节目开场,一支话筒“穿梭时空”,落定于舞台的节目LOGO上方。以蓝为主打色调的圆形舞台上, “华人讲述者”再次面向全球发声。

    《世界听我说》再发声,打造一场属于全球华人的“围炉夜话”

    节目舞美

    据介绍,新一季的“华人讲述者”来自全球五大洲,年龄跨度从11岁到92岁,他们见证了近百年来华人历史变迁,承载着华夏文明的独特基因,在展现华人卓越风采的同时,他们念念不忘的,是故土的方向和永恒的情怀。

    在既具仪式感、又有人情味的讲述与倾听中,升级回归的《世界听我说》就像一场属于全球华人的“围炉夜话”。有观众认为,“节目在表现形式中打破了时空的纵深,让我们看得见沧桑历史、听得见时代强音,夹杂着一丝丝的辛酸与苦涩,品尝更多的滋味,还是家国的温情和文化的自豪。”

    焦华人故事,打造“全球华人交流平台”

    不同于前两季节目的辩论形态,新一季《世界听我说》将讲述与表演相结合,召集全球五大洲21个国家和地区近60位华人代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华人故事和海外华人共同关心的话题,并以他们的故事见证近百年的华人历史变迁。

    《世界听我说》再发声,打造一场属于全球华人的“围炉夜话”

    首期节目“华人讲述者”刘少林、刘少昂

    每期节目,先由1位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的“特邀观察员”作为开讲嘉宾进行讲述,之后由3-4位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的“华人讲述者”,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现场2位时代观察员郦波和张瑜以及当期“特邀观察员”从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对故事进行延伸和解读。

    为展现“说”与“听”的关系,节目特别打造了一个独具创意的讲述空间,舞台结构打破台上表演、台下观看的传统呈现形式,采用了当下流行的270°环形设计,使其在视觉上更具聚拢感,并以此来贴近节目“打造全球华人交流平台”的宗旨。

    《世界听我说》再发声,打造一场属于全球华人的“围炉夜话”

    首期节目嘉宾

    从阵容来看,《世界听我说》聚集华人世界的精英面孔和文化符号。首期节目,纵横政治、媒体、金融、娱乐诸多领域的中国台湾名嘴陈文茜担纲“特邀观察员”;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知名作家刘墉之子刘轩,匈牙利国家短道速滑队运动员刘少林、刘少昂兄弟,乡音考古者、马来西亚籍华人张吉安,依次作为“华人讲述者”登台演讲。这些名字对大众而言或许是陌生的,但他们每一个人,都代表着华人在世界版图创下的辉煌、赢得的成就。历经时光的跋涉,走过酸楚的记忆,今天,他们共同在世界各个角落绽放光芒,彰显着华人的卓越风采。

    为了呼应节目的全球视野,主舞台设计采用地球元素,化繁为简塑造了一个圆形舞台,象征着“华人讲述者”站在世界中心,面向全球发声。每一轮讲述结束之后,他们在“华人精英荟手印墙”上留下手印,并在签名册上签下感言。独特的仪式感设计,将每一轮讲述、每一种情感都不断推向高潮。

    根据故事营造不同情境,深化沉浸式观感体验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观众对于华人、华侨的印象,都是来自于影视作品。以《北京人在纽约》《别了,温哥华》《下南洋》《温州一家人》《黑河风云》为代表的优秀作品,立体化展现了海外侨胞的人生境遇,以及他们与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同代际、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华人,他们的海外经历和个人情感虽有高度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世界听我说》从这一点出发,通过情景式的舞美设计,根据故事营造不同情境,为观众打造沉浸式的观感体验。

    每位“华人讲述者”出场,都会经过一条“时光通道”。行走其中,宛如穿梭时间与空间,这也寓意着华人在历史上所走的每一步所留下的足迹。演讲环节,伴随每位“华人讲述者”的深情讲述,可开合的背景屏与地面屏配合呈现,虚实场景浑然一体,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他们的时空。

    《世界听我说》再发声,打造一场属于全球华人的“围炉夜话”

    首期节目“华人讲述者”张吉安

    首期节目,令人流泪不止的是“乡音考古者”张吉安的部分。正式演讲之前,舞台上的一台老式留声机,意味着他的故事和声音有关。现场,张吉安带来一只破旧的老皮箱,先后展示了数张泛黄的照片,还引领观众聆听了三段“下南洋”时期马来西亚华人的山歌。当苍老的声音传来,观众无法不被触动,那是无处话凄凉的苦涩,也是“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守望。

    通过这些物件的串联,张吉安和观众一起着回溯上世纪初的那段苦难记忆——当年,祖辈们拎着老皮箱下南洋,他们几乎都曾经唱过一种歌,叫做《过番歌》。皮箱装载了一代人沉重的乡愁,山歌唱尽了那一代华人们的辛酸苦楚。当这些社会迁移的见证一一出现,观众们瞬间被一种浓到化不开的情感所包裹着——只要乡音仍在,就有了精神的归宿。

    《世界听我说》再发声,打造一场属于全球华人的“围炉夜话”

    首期节目“华人讲述者”刘轩

    舞台的右侧,拥有着一个塑造成“地球”形态的第二空间。整颗“地球”采用磨砂亚克力材质制作而成,经纬线使用变色灯带勾勒,表面用投影机投射地球画面,创造动态地球实景效果。这不仅是舞台一个灵动的符号,更暗藏玄机、别有洞天。刘墉之子刘轩诉说完自己对奶奶无限的追忆与眷念之后,“地球”打开,里面是节目组为他特别准备的惊喜。刘轩走进之后,发现里面挂满了自己从小到大和奶奶的照片。看着眼前的一切,他的眼泪喷涌而出,“今天我一直告诉我自己,我分享这些,我不会有情绪,因为事隔那么久了,没有想到……”

    《世界听我说》再发声,打造一场属于全球华人的“围炉夜话”

    时代观察员 郦波

    节目中的每一滴眼泪,都是饱含深情的自然流露。观察员郦波点评说,这种情感就是血脉里的归宿,这种归宿就叫做根,“中华民族为什么延续五千年枝叶繁茂?是因为她底下的根,永远牢牢地扎在地下。在任何一片土地上,只要心中有那片根在,就一定有呼应”。

    “不管你到哪个国家,或者起点在哪里、现在在哪里,其实人心、人性、人情都是有共通性的。” “特邀观察员”之一的陈冲说。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国明表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将全球华人代表请上舞台,他们将自己的故事讲给世界听,以华人血脉里珍藏的品质令世界动容,这就是“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的平台责任最恰当的展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份古今传承的中华精神,被每一个华人铭记于心。无论身在国土,或是异国他乡,《世界听我说》共鸣着的同一份赤子之情,值得我们认真聆听。

    本文转自:广电时评 

    编辑:Roda